2024年10月20日,“乡村振兴情景动态模拟与路径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举行。会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乡村振兴情景动态模拟与路径”,该课题由深圳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同承担。此次研讨会聚焦乡村振兴、资源环境效应、乡村地域系统模拟方法等重要议题,旨在推动城乡规划、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与项目研究的深入推进。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师生40余人参与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索了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的模拟方法和科学路径。
会议伊始,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范悦教授致辞,对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范悦教授指出,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乡村地域系统的协同观测与转型机制研究对未来乡村发展的规划具有深远影响。学院将持续支持推进该重大项目科研,并将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全体合影
接下来的主旨报告涵盖了乡村发展模拟的多个关键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戴冬晖副教授通过珠海斗门的案例分析了村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模式及多智能体的活动模拟方法;武汉大学何建华教授探讨了城乡空间非均衡性网络格局的优化路径;广州大学李少英教授介绍了时空大数据与地理计算方法在县域村镇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张立强教授深入分析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及其在乡村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戴冬晖教授
武汉大学何建华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张立强教授
广州大学李少英教授
课题组相关骨干介绍了课题最新研究成果,深圳大学陈宇副研究员分享了多尺度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情景模拟方法体系建构方法,陈义勇副教授介绍了乡村转型情景模拟支持路径选择的探索,谢晓欢副教授报告了典型县域发展转型模拟的研究成果。最后,北京大学刘承芳教授探讨了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路径。这些报告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证数据,为乡村地域系统的转型和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圳大学陈宇
深圳大学陈义勇
深圳大学谢晓欢
北京大学刘承芳教授
在交流环节,进行了以“如何搭建乡村地域系统模拟器”为主题的圆桌交流讨论。该环节由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参与,围绕乡村地域系统的模拟器搭建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模拟器需要集成多维度的数据与要素,系统模型的构建必须考虑各地乡村的差异化特征,尤其是城乡资源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效应的差异。
学者们参与圆桌讨论
下午的青年论坛汇集了多位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的钟雨妮博士以荟萃分析方法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洪灏琪博后分享了儿童迁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深圳大学的张家明博后报告了城市系统韧性动态模拟方法及其在乡村地域系统中的应用。此后,深圳大学的研究生们带来了关于碳中和、粮食主产县土地利用及乡村空心化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
青年论坛合影
会议在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为推动城乡规划、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是在乡村地域系统转型与情景模拟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科学理解,讨论了乡村发展模拟方法,也探索了相关研究工作值得深化的方向。
会议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由深圳大学陈义勇、陈宇、北京大学教授刘承芳等共同主持。会议得到深圳大学高水平建设项目“建筑学博士点建设项目”的资助,还得到《世界建筑导报》杂志社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