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分省调查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

 
 

716日,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分省调查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项目总体组、全国33个分省调研组的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大会。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王小林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星副所长应邀出席会议。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主持会议,并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领导专家,以及会议主要目的和议程。

王小林副主任代表国务院扶贫办讲话。他首先对33个调研组在京胜利会师、开展交流研讨表示热烈祝贺,对各调研组克服重重困难、辛勤付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衷心感谢。王小林副主任指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2016年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并依托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CURTA)组建了全国33个调查组、有1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评估调查工作,这开辟了世界扶贫评估领域的第三条道路。目前世界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反贫困国际评估组织机构,世界银行监管组织——独立评估小组(简称IEG)负责对世界银行向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国际发展援助项目进行有选择性的独立评估,相当于我国扶贫攻坚领域的第三方独立评估。还有,经合组织国家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负责把经合组织世界上24个最发达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国际发展援助项目进行评估。目前,这两大组织的评估处于两级,世界银行的评估方法过于复杂和国际化,在中国难以实施;而OECD走向另一个极端,它是一个完全定性的评价,相对易理解、快速化、成本较低。他希望本次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基于广泛的实地调研,注重创建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理论体系,探索出一套新型的方法论体系。他认为本次第三方评估最大的特点是全程可追溯、方法可推广,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档案。 

刘彦随研究员代表评估专家组讲话。他表示今年开展的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不仅是世界扶贫评估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项大工程,也是参与专家层次较高、担子最重一项大任务。世界银行和OECD的方法确实很精细,但中国农村贫困化的现实问题复杂、区域差异很大,需要着眼于国家大格局,特别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和核心战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顶层与基层结合,推进创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扶贫开发第三方评估技术体系。此后,他作了“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工作进展与后续安排”的报告,主要包括评估调查工作安排与总体进展、第三方评估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安排、成果形式与总体要求、推进科学评估的几点思考等五个部分。

上午、下午举行的分省调查交流研讨会分别由评估专家组副组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龙花楼研究员,评估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刘学敏教授主持。

贵州、云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西藏、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调研组,以及河北阜平县、云南弥渡县、宁夏彭阳县3个县普查组分别作了工作进展情况与成果的汇报,并开展了调研收获与体会、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的交流,各组还结合总体组提出的“八个一”(即一名好干部,一位带头人,一家好企业,一条脱贫路,一种好模式,一项好政策,一个新视点,一件难忘事)要求进行了典型案例介绍,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目的。

当晚总体组主持召开了评估调查工作研讨与自由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国家精准扶贫重大政策措施的创新,不同区域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难题和解决途径,以及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体系、评估规范、评估制度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王小林副主任讲话

 

       

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

作“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工作进展与后续安排”的报告

 

 

与会部分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