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农村空心化难题待解
《农民日报》(2012年03月31日 4版 社会民生)记者:刘强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
近些年,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彦随研究员和他的课题小组,对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深入调研,据课题组调查,目前我国传统农区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农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空心化问题。
农村空心化是指包含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或“异化”的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下高速城镇化对农村的影响表征。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农村人口的逐步减少,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6亿人,2010年已降至6.7亿人。
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村“三留人口”比例过大、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耕地抛荒、宅基地废弃等问题。其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谁来种地”的困惑,二是村庄处于半荒弃状态。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分别达到5000万人、4000万人、4700万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留人口”。2.46亿农业劳动力中,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了主要力量,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到57岁。
刘彦随说,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约2.48亿亩,户均近一亩,人均220多平方米。农村人走地不动,甚至是人口减少而用地反增,造成了空心村“外扩中空”的现象,建新不拆旧,新房没人住,村庄“散、乱、空”,公共设施难配置、效率低。同时,空心村里大量废弃的宅基地也在影响着农村的环境、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安伟业绿色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燕子近期就农村空心化问题开展了调研,感到农村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她认为,在全国农村大力开展空心化整治工作势在必行。“只有发挥土地的财富效应,让农民从种地中尝到‘甜头’,才能真正引导农民‘还巢’,实现农村‘去空心化’。”
刘彦随课题组则提出:要把农村空心村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说:“空心村整治利国利民,应上升为国家保耕地、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从当前来看,推进空心村整治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土地流转和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途径;从长远来看,开展空心村土地整治是保障耕地红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优化城乡土地配置的新举措,也是逐步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平台。”
破解空心村难题,当务之急还要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宜宾学院发酵资源与应用实验室主任魏琴建议,继续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只有种粮效益接近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或者综合因素使在家种粮食跟外出打工的经济、社会效益持平,种粮补贴对于农民才会有吸引力。
刘彦随则提出了开展农村空心村土地整治的具体建议。据他的课题组分析估算,按照分批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构建完整的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宅基地退出与盘活机制,目前我国空心村土地整治增值潜力近1.14亿亩,能够达到近5个北京城的面积,而远景潜力则达到1.49亿亩。整治出的土地可用于“耕、林、建”三个方面。经过整治后的空心村,可以重新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真正形成“新农村”的框架结构。
刘彦随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汇总在《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中,通过对山东等地4.6万宗宅基地、6500余农户的调查,历时四年完成。报告提出,要围绕空心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整体性乡村发展规划,并适时推进我国空心村综合整治,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民生为先,创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制度和管理制度。
“希望看到的局面不是‘城进村衰’,而是‘城进村荣’。”刘彦随说。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2-03/31/content_544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