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刘彦随:农村科学建房激活内需保增长

 

农村科学建房激活内需保增长

(《经济日报》, 2009年8月11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近郊,一座座农民公寓拔 地而起,一个个新村建设成排成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传统农区、山区的农民住房条件仍然很差,不少农民 仍住在土坯房和茅草房里,这些住房亟须更新改造。 随着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以村庄土地废弃与闲置浪费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扎实开展空心化村庄整治和中心村(社区)建设,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房屋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热潮正在兴起,通过农村住房建设 撬动农村消费和要素市场的时机日益成熟。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5件实事。可 见,把住房建设作为扩大农村内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农民建房本身是有巨大需求的,比如小房扩大房、土房换砖房、平房改楼房、结婚盖新房。关键是要政策 引导、资金扶持,同时要发挥好农村金融机构作用,健全住房信贷市场,让老百姓能踏实消费,充满信心建新房。据统计,全国约64万个行政村,330万个自然 村,有近2.25亿农户。从对山东省部分市县典型村庄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新建房的比例约有5%—6%,若每套新房投资按10万元计算,则扩大内需超 过一万亿元。建筑业是关联性较强的行业之一,农民建房还能带动家电、装修及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激发民间资金利用、促进建筑材料消费、扩大农民就业等 一举多得的效应。 今年年初,山东省率先启动了“百万农户建新房”计划,重点面向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民最急迫的居住问题。

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要重视规划先行,管理措施到位,分类分区推进,防止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农村住房建设中暴露出的盲目攀比之风,体现宜业宜居、惠民便民理念。

 推进农村新房建设要有明确的科学理论指导。政府决策部门应着眼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 战略高度,以实现城乡空间优化重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长远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求,发挥好规划的调控与引导作用。

积极倡导农村科学建房,尝试以农村 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推进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模式,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适时确定农村住房宜建区、宜建点,制定推进符合农村长远发展战 略的住房建设规划。谨防新房建设成为空心村或闲置房,造成农村土地、资金的巨大浪费。 (刘彦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