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随研究员:统筹城乡亟需加快构筑村镇建设格局Prof. Liu Yansui: China must speed up the village-town spatial construction under new-type urbanization

 

刘彦随研究员在201431日,国土资源部主办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上作了“农村地区国土整治:构筑村镇建设新格局”的主题报告,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亟需推进农村地区国土整治,全面推行新型村镇化、加快构筑村镇建设新格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11日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回得去的故乡”需要新思路,系统提出中国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加快构筑村镇建设格局。就此问题,热忱欢迎国内外学界同行、政府管理部门朋友,共同参与研讨交流(联系方式:rard@igsnrr.ac.cn).

问题提出城乡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是城乡二元结构。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过程,农村空心化加剧发展,“乡村病”问题日益严峻。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其中将统筹城乡发展置于首位。核心的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健康的城市系统,也需要健全的乡村系统。

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城市群、特大及大城市的跨越发展,因而把“城市化格局”置于“三大格局”之首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在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加快构筑村镇建设格局,既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

基本内涵:所谓村镇建设格局,是指乡村地区县城、重点镇、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空间布局、等级关系及其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村镇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好的村镇建设格局,最能凸显绿水青山之美、安居乐业之福、魂牵梦绕之情,是中国6亿多农民、2亿多农民工的生存之根,18亿亩耕地的经营之基,更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空间载体。

重大意义——“五大需要”:构筑村镇建设新格局,恰逢时机、意义重大,它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搭建统筹城乡发展新平台的需要;是集聚乡村人口产业,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需要;是优化乡村空间重构,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需要;是培育乡村创新能力,加快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城乡地域系统,实现“城市病”“乡村病”两病同治和“城病村治”的需要。

战略定位:格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村镇建设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现代化能否拥有持续的生产空间、乡村地区能否保留优美的生态空间,乡村聚落能否建成宜居的生活空间,将取决于构筑村镇建设格局的力度成效,其核心是村镇发展新主体、新动力、新战略、新制度的培育与塑造,推进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村镇、农业、生态“四位一体”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科学认知1)在认识上,要全面把握城乡地域系统理论、城乡发展转型规律,科学研判乡村地域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乡村地域发展潜力与支撑能力,探讨乡村地区人口、土地、产业、生态协调耦合新模式,探索发挥企业创新、新型农民主体性、乡村空间有序性的科学途径;2)在战略上,要系统实施新型美丽村镇建设计划,推进以村镇化、镇城化为主要特色的就近就地城镇化,构建城镇村空间体系、综合治理体系,激发村镇治理、转型、提质的活力与动力,防范农村人口长期“城乡双漂”的社会陷阱,探索不同类型区域村镇产业集约、集成、集群发展的长远战略,协同推进城乡等值化与农村现代化;3)在制度上,要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与制度改革,坚持统筹城乡、以人为本的方针,彻底转变先城市、后乡村,先市民、后农民,先工业、后农业的传统观念。面对乡村发展种种新问题、新态势,营造新型村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环境,让“回不去的故乡”重获生机,成为创业者、企业家投身建设乡村、绽放梦想的土壤,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