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随出席“新时期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香山会议并作报告

 

722-23日,第60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新时期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为主题,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研究员共同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储粮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丹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围绕主题,本次会议共设有四个中心议题:(1)国民营养与粮食需求;(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与风险;(4)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

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议题,作了题为“中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与安全战略”学术报告。报告基本观点和对策建议如下: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关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大局。随着昔日的“南粮北运”演变为“北粮南调”,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成本、资源困境和生态代价日益凸显,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背后潜伏着安全格局的新挑战新问题,成为构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长效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15省(市、区)惯称北方,以南的16个省(市、区)则为南方。南北方水土资源谭禀赋差异显著,其中北方耕地占62%,而水资源仅占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产量重心快速北移,不仅打破了粮食生产地域平衡和“南粮北调”格局,而且加剧和激化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低效、水资源短缺与生态安全等系列问题。

1)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北移态势。1990~2005年粮食产量重心在河南黄河南岸徘徊,最北移到开封县。2010年首次跨过黄河至河南封丘县东南部。2015年继续北移至河北魏县境内。粮食生产重心的区域结构失衡,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问题。

2)警示性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粮食产量重心北移,导致过度消耗地下水资源,加快了北方地区的缺水与干旱化;加大了过度开发北方边际土地的生态风险;加剧了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整体脆弱性;大幅增加了我国粮食可获得性成本;加剧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防控重心持续北移与保障安全对策。应着眼区域功能契合、水土耦合、三生融合的创新理念,创建粮食生产地域安全评估与预警体系,强化对优质耕地保护力度,“藏粮于地”;推进水土与农业科技创新双优工程,“藏粮于技”;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藏粮于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倾斜和民生保障,“藏粮于户”。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种粮收益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第601次香山科学会议专家合影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前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主张学术平等,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和提出非常规的思考,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会议报告与自由讨论时间大体为1 : 1~1.2,会议期望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