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刘彦随:再现土地“健康态”、"有机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彦随      发布时间:2016-4-15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沙荒地原貌。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沙荒地改造成良田后,作物长势良好。  

      伴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普遍面临退化、空废和污损问题,制约了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工程已成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地整治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土地工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比如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交通道路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哪个工程行业都能干,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还没有找准土地工程的核心技术,没能抓住土地问题的本质要害。事实上,土体重构是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础,可是多年来我们忽视了对这一核心问题的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 

  土体重构是土地质量提升的前提。土体重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整治对象的勘察、材料的选择、力学的计算、土体结构的建设、土体化学成分的调节、生物营养元素的调配等关键环节,是确保土地整治工程中土地质量的基本前提。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西地建)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中完整地践行了这些关键环节,优选了砒砂岩这一当地广布、紧实致密的新材料,经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满足不同作物生理需求的土地配方,据此进行砒砂岩与沙精准复配成土,通过构筑水土气生人多要素耦合的健康农田系统,实现了变两害一宝,获得了节水、固沙、增效的综合效应。 

  土地工程的核心是土体重构。关键要构建适宜的土体结构,更好地服务土体所承载的有机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有些地区的土地整治之所以暴露出一年整、二年荒、三年回到老模样,其原因在于这些整治项目多注重田面的平整、设施的配套、景观的美化,却忽视或弱化了土地工程应具备的土体重构。在延安宝塔区羊圈沟流域土地整治中,陕西地建依据土体勘探与结构分析,设计修筑了一条规模适度的截水沟,巧妙地解决了土地因常年积水难以耕种的问题。 

  土地整治工程须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初步设计前应完成区域土体普探工作,针对具体问题实施以重构、复配、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工程技术措施,切实解决土地要素耦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全局性问题。在山东平原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还田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土体土层土质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体系,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新造农田健康态有机体的科学内涵,促进了土体稳定性、结构合理性及其功能高效性的协调和统一。 

  土地工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传播奠定坚实基础。人类未来理想是充分利用太空资源,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美国宇航局在这方面开启了前沿探索,他们试图在太空的其它星球上找到土壤,发现适合生命体存在的基础。而土体重构的科技创新及工程实践,也可为在其它星球尝试构建满足人类生存的土体提供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讲,土体重构研究是人类优化国土空间的客观需要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