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第500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香山科学会议第500次学术研讨会专家

香山科学会议第500次学术讨论会,于2014 64日~6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认知与区域战略”主题,邀请了多学科、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等50多人,重点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与模式、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城融合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和区域战略等四大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由陆大道院士、傅伯杰院士、孟伟院士、樊杰研究员、刘彦随教授担任。会议学术秘书由龙花楼研究员、陈明星副研究员担任。

陆大道院士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及若干问题初步分析”的主题评述报告;4个中心议题报告,分别是李铁主任作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解析及改革路径选择”、傅伯杰院士作的“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效应”、刘彦随教授作的“论产城融合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樊杰研究员作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形态与区域模式”。

会议围绕相关议题安排了11个专题报告,分别是郭华东院士作的“城镇化信息空间认知”、郑度院士作的“中国城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叶大年院士作的“中国地级市的颁布规律以及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孟伟院士作的“中国城镇化过程环境管理策略”、姚士谋研究员作的“我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方创琳研究员作的“城镇化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王静研究员作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战略转变”、魏后凯研究员作的“中国城镇化的规模格局与产业分工”、党国英研究员作的“城镇化、制度创新与中国未来”、张小雷研究员作的“西部城镇化发展战略”、陈雯研究员作的“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战略:问题、路径和改革建议”。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解决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科学难题,通过加深城镇化领域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形成具有中国国情特色的城镇化科学认知,全面梳理中国城乡转型期城镇化发展的进程、特点与问题,系统分析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科学基础,深入探讨产城融合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模式,研究提出遵循地域差异规律的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和区域战略,丰富和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及基础理论,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咨询意见和建议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前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主张学术平等,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和提出非常规的思考,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会议报告与自由讨论时间大体为1 : 1~1.2,会议期望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