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科研人员考察山东青州南张楼村

 

      近日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副主任龙花楼、陈玉福及王介勇、陈秧分博士等一行,在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专程考察了中西文化结合、整治创造奇迹的中-德土地整理项目合作的成功典型——山东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该村老支书袁祥生先生及村委会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考察队一行,并在村办公大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围绕南张楼村的成长之路及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双方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刘彦随主任与袁祥生书记初步达成了建立南张楼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示范区的意向。

      南张楼村现有1108户,4260人,6308亩耕地,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7.5亿元。该村不靠城、不靠海、不靠大企业、不靠交通要道,是传统农区村庄的典型代表,而为何打破“传统”,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呢?这要归功于1988年以来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和南张楼村联合推进的中德“土地整理、村庄革新”合作项目,也即巴伐利亚试验,其核心是倡导“城乡等值化”理念,强化了四个关键环节。

     (1)编制村庄规划。在项目实施初期,根据德方专家的要求,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协作下,编制了1:1000比例尺南张楼村庄发展规划图,制定了村庄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如今已形成了四大功能区,即村南边是工业区,村东是大田农业区,村北是文化教育区,村中心是生活区。  

    (2)开展农田土地整理。南张楼原有可耕地300余公顷,由于土地高低不平,相距较远,布局零散,还有不少边角废弃地。在德国专家规划指导下,南张楼村历时3年,投资400多万元,削高、填洼、整平农村土地,改造荒湾废坑,使耕地增加到420.6公顷,形成了257块地,进一步整治归并为南北长350m、东西宽300m的大方田,最后建成单方约150亩的54块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一户一块田”,整体优化了原来细碎的土地承包关系。2010年5月完成了灌溉管网、农村电网“两改”入地和配备了田间遥控开关水设备,实现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农业发展专业化、现代化。

     (3)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为合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南张楼村把土地整理腾出的150亩非农用地用于发展农村企业,由赛德尔基金会帮助选择适宜项目,扶持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共发展中小企业达80多家,初步形成了农村产业空间集聚、土地集约区。

     (4)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等值化理念的关键所在。这是赛德尔基金会对本项目的根本理念,他们在南张楼的主要投资是教育投资。在村小学率先推行“双元制”教学,学生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出资将小学教师派往到上海、南京、潍坊等地专门进修学习,资助本村学生到潍坊、青岛、上海、南京等职业学校的深造,为农民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在村里建立了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

袁祥生书记(中)与刘彦随主任(左1)、龙花楼副主任(右1)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