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地理学报2018年4期)
刘彦随研究员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研究揭示中国“空心村”、“乡村病”问题,致力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理论及应用研究。近10年来带领团队,主持完成有关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转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有关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有关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在研有关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安全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委托有关土地制度、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等重大任务3项。2017年8月17日在《Nature》发表论文“振兴世界乡村”。2017年10月18日受邀CCTV新闻直播间“十九大时光”解读专家。近日在《地理学报》发表力作“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谨以此文纪念恩师吴传钧先生诞辰100周年。
论文基于传承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深度解析乡村振兴理论认知,探究乡村地域多体系统、乡村振兴极化战略,研究提出乡村振兴学术研究及前沿领域。值得分享!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刘彦随
摘 要: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全新认知和理解城乡关系的理论依据。针对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了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结果表明:①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一个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包括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系统优化重构,加快建设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所构成的多级目标体系。②中国“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乡村发展正面临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村庄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和乡村贫困片区深度贫困化等“五化”难题。③ 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应致力于创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极化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构—创新发展综合体系。④ 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探究以根治“乡村病”为导向的新型村镇建设方案、模式和科学途径,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村镇有机体;乡村振兴极;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