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随研究员等研究制定《中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农业地域格局取决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要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伴随着这些要素的长期变化而产生时空演化和区域分异,由此奠定了综合农业区划的科学基础。农业区划本质上是在充分考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综合分析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关系、地区主体功能与人地关系地域特点基础上,按照农业地域系统演化机制与分异规律进行分区划片的综合技术过程。1981年周立三院士主持完成了首个《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该方案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38个二级农业区。
《中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基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战略,深入剖析了现代农业发展环境的时空转变及其动态特征,通过建立农业自然要素与农业地 域功能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和定性评判综合手段,提出新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区划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全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本方案包括15个农业一级区、53个农业二级区。在此基础上,深入揭示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地域功能、格局动态和发展趋向,为新时期加快各地区现代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地理学,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2018)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乡发展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41130748)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镇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5ZDA021)的资助。成果“中国农业地域分异与现代农业区划方案” 发表在《地理学报》2018年73卷2期(http://www.rard.org/post?postId=1164)